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何柳穎報道 近日,瑞士信貸銀行連續遭受投資虧損的消息不僅將該銀行置于旋渦之中,也使外界對歐洲經濟的擔憂升溫。
2022年,俄烏沖突的發生使還在疫情沖擊中艱難起身的歐洲各國經濟再挨一棒。地緣政治影響之下,歐洲陷入了一場未見終點的能源危機,北溪管道的斷供與泄漏、連續創下歷史新高的天然氣價格與電力價格等一系列問題無不牽動著歐洲民眾的神經。
根據近日公布的數據,歐元區9月調和CPI續創歷史新高,同比上升10%,首次創下了兩位數,其中,能源價值同比漲幅達到40.8%。持續升溫的通脹數據令歐洲央行不得不從鴿轉鷹,7月加息50個基點,9月繼續加息75個基點,而這遠未到頭。當地時間9月20日,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歐洲央行將繼續加息,不讓高通脹影響經濟行為并成為一個長期性問題。
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30年來首現貿易逆差、二季度GDP終值環比增長僅0.1% ,外界正在討論這一“歐洲經濟火車頭”是否已動能不再。
德國之外,其他歐洲國家經濟同樣處境維艱。法國央行近日表示,法國第三季度經濟可能環比增長0.25%,較此前0.3%的預期有所下調,主要原因是工業活動低迷。根據IMF的最新預測,歐元區今年的經濟增速將為3.1%,明年的增速將僅為0.5%。
渣打銀行歐洲經濟學家Christopher Graham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整體而言,歐洲經濟形勢仍不穩定,并且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積極方面在于,由于歐盟在能源進口多樣化和冬季天然氣儲備方面取得的進展,這或會避免更嚴重的衰退。若出現一個相對溫和的冬季,那么歐洲整體的能源壓力也將減少。期望歐盟以及成員國可以提供更多的財政援助,幫助緩解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
經濟增長承壓之外,近來意大利和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持續擴大,歐債危機會否重演?在通脹站上兩位數之后,歐洲央行后續加息路徑會如何走?后續會否實施量化緊縮(QT)?圍繞這些問題,Christopher Graham一一向21記者作出了回答。
歐洲將繼續加息以遏通脹
《21世紀》:歐元區9月調和CPI續創歷史新高,同比上升10%,首次創下了兩位數。此前歐洲央行已在7月歐洲央行加息50個基點,9月加息75個基點。您認為歐洲央行為控制通脹還需要作出哪些努力?后續加息路徑或會如何走?
Christopher Graham:歐洲央行近來一直在強調經濟壓力,并下調了明后兩年的增長預測,不過我認為通脹仍將是央行的首要關注點。根據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的說法,通脹仍然“太高了,很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在目標之上”,而且“歐元貶值也加劇了通脹壓力”。
我們預計歐洲央行將繼續加息以遏制通脹預期。具體而言,今年第四季度或會再上調100 個基點,使2022年底的再融資利率達到2.25%,不過考慮到9月已經加了75個基點,10月加息75 個基點的可能性也存在,在2023年第一季度,或會進一步加息50個基點。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歐洲央行看到核心通脹壓力的跡象強于預期,或通脹預期脫離錨定,他們可能會被迫更積極地收緊政策。
《21世紀》:歐洲央行管委Rehn近日表示,一旦歐洲央行在2023年上半年達到中性利率,可能就會開始實施量化緊縮(QT)。目前來看,歐洲央行對于QT的實施有何考量?
Christopher Graham:在9月份的議息會議上,QT并沒有被列入議程,會后的一些表態顯示這可能會出現在10月份的討論上。
一些管理委員會成員可能希望 QT成為工具包的一部分,特別是如果通脹上升速度超過目前的預期。此外,如果需要的話,歐洲央行可能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就結束債券購買計劃(APP)的再投資達成一致。但與此同時,歐洲央行仍將警惕過早實施QT的風險,尤其是考慮到政府借貸成本的上升。
歐債危機會否重現?
《21世紀》:市場上有很多關于“歐債危機會否重現”的討論,當前歐元區部分成員國的政府債務率和赤字率都處于高位,近日意大利和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也創6月以來最大。您認為評估如今的歐洲債務風險?與歐債危機時期相比,有何異同?
Christopher Graham:隨著歐洲央行提高利率并結束量化寬松,與歐洲債務相關的風險近幾個月以來有所增加;此外,意大利選舉給意大利債券市場也帶來了特定風險,新的右翼政府有可能放松財政政策,并在各種問題上采取與歐盟委員會更具對抗性的做法。
但是,相較于上次歐債危機時期,當前時期仍有幾個積極因素。首先,歐洲央行展示出了將在經濟和金融緊張時期提供超水平支持的意愿,最近推出的傳導保護工具TPI也表明央行已經意識到了風險。其次,“下一代歐盟(Next Generation EU)”計劃也能發揮作用,這是一項根據歐盟國家需要提供贈款和貸款的復蘇計劃。
而且,近年來歐洲懷疑主義有所消退,民粹主義政黨現在不太可能支持退出歐元區或歐盟,而是試圖從內部進行改革,這有助于減少市場對歐盟未來可能解體的擔憂,對于避免政府借貸成本大幅上行也有幫助。
《21世紀》:針對金融碎片化問題,您認為歐洲央行最新推出的TPI能否真正起效?央行會否啟用直接貨幣交易(OMT)等其他金融工具?
Christopher Graham:TPI的推出表明歐洲央行意識到潛在風險,但這一工具對具體國家的宏觀經濟條件有資格限制,這無法保證他們在金融或經濟不穩定時期能夠依賴TPI。
歐洲央行設定的TPI資格標準有些模糊,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個國家若想符合資格,就需要遵守(歐盟的)財政框架,在過度赤字等嚴重失衡的情況下,也需要遵循歐盟給到的具體建議。因此,TPI并不屬于此前QE計劃的延續,后者的條件限制很少,并且相對平等地適用于所有成員國。
OMT(用于無限量購買成員國1-3年期國債)仍然是歐洲央行的工具之一,但該工具迄今為止從未使用過,而且同樣帶有嚴格的資格條件限制。我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OMT 似乎不太可能成為歐洲央行的首選工具。
《21世紀》:目前歐洲銀行業聯盟與資本市場聯盟建設進度如何?
Christopher Graham:目前,各成員國仍未能就共同存款保險計劃(這被視為銀行業聯盟的關鍵支柱)的條款達成一致,不過,在過去幾年里,歐盟在其他兩個支柱——單一監管機制和單一解決機制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這使得(歐洲)整個金融體系處于比全球金融危機及歐債危機(發生)前更為穩健的水平。但是,目前為止,歐盟委員會以及成員國在聯盟建設方面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與俄“能源脫鉤”
《21世紀》:這場能源危機使歐洲陷于未曾預料的境地,天然氣價格、電力價格都創下歷史新高。您認為在能源方面,歐洲將面臨哪些短痛和長痛?
Christopher Graham:在短期內,關鍵之一是在冬季獲得充足的天然氣供應。目前俄羅斯已完全停止北溪一號的天然氣輸送,這使得歐盟國家不得不限制能源使用,當下的方案主要是自愿削減而非強制配給。
在過去六個月中,通過增加自挪威、阿爾及利亞的管道天然氣進口以及美國等地的液化天然氣進口,歐盟在尋求進口替代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同時天然氣儲備的顯著增加也使歐洲在冬季期間具備足夠的(能源)緩沖。
然而,由于俄烏沖突,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會保持高位,這導致了家庭以及企業的成本增加。部分成員國政府已采取行動保護消費者與企業免受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歐盟也正在努力緩解這一形勢。
從長遠來看,歐洲的“雄心”將是通過繼續尋求進口替代,以及大力投資國內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以此推動在能源領域與俄羅斯完全脫鉤,這對其氣候雄心而言也至關重要。
《21世紀》: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此前估計,歐洲的能源交易追加保證金規模達1.5萬億美元,而這還是保守的數字。您認為在這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救助措施?在流動性方面,政府或能提供多大的支持力度?
Christopher Graham:據我了解,一些國家政府已經介入,比如為公用事業公司提供信用擔保,亦有報道稱委員會正在探索抵押標準和抵押品的靈活性改變。未來的幫助程度將取決于市場無法正常運作的程度有多深。
歐洲經濟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21世紀》:近期歐元對美元匯率大幅下挫,目前仍在平價以下,年初至今已下跌13%。您認為歐元的后續走勢將會如何?
Christopher Graham:盡管市場已經消化了大部分壞消息,但鑒于對經濟增長以及冬季天然氣供應的持續擔憂,我認為歐元仍存疲軟空間。未來的走勢或會與天氣條件相關,一個相對溫暖的冬季,將會減少整個歐洲大陸的整體能源使用需求,這將會對歐元有利,若冬季特別寒冷,那么情況則會相反。明年的話,我們預計歐元對美元有小幅升值空間。
《21世紀》:今年5月,德國出現了自1991年以來首次貿易逆差,經濟增長也顯得乏力,被譽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緣何受到了最為明顯的經濟沖擊?
Christopher Graham:首先,德國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其次,相較于歐元區內其他經濟體(特別是以服務業為支柱的經濟體)而言,德國經濟嚴重依賴工業,導致該國受到的能源與經濟影響尤為顯著。我認為,德國此前出現貿易逆差是多種因素導致的結果,而俄烏沖突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因為它導致了進口激增(尤其是能源進口額的飆升)和出口下降 (由于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
《21世紀》:根據IMF的最新預測,歐元區今年的經濟增速將為3.1%,明年增速將為0.5%。對于歐元區經濟前景,您有何看法?
Christopher Graham:考慮到能源價格飆升和歐洲央行緊縮政策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預計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歐元區GDP將出現溫和的技術性衰退??紤]到第三季度的經濟壓力,經濟衰退可能會更早出現。我們預計明年的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為0.4%,到2024年將升至1.5%。
整體而言,歐洲經濟形勢仍不穩定,且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積極面在于,由于歐盟在能源進口多樣化和冬季天然氣儲備方面取得的進展,這或會避免更嚴重的衰退。若出現一個相對溫和的冬季,那么歐洲整體的能源壓力也將減少。我們期望歐盟以及成員國可以提供更多的財政援助,幫助緩解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