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awkog"></small>

    <menuitem id="awkog"></menuitem>
    <ruby id="awkog"><option id="awkog"></option></ruby>

    1. <code id="awkog"></code>
      1. <kbd id="awkog"></kbd>

          杉杉股份再募60億加碼產能 負極擴產再提速

          2022年10月18日 19:24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董鵬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

          全行業擴產背景下,負極企業對資金的渴求程度顯著增加。

          繼年初完成上一輪30.5億元的募資后,杉杉股份于昨日晚間再次拋出了2022年度定增預案。

          公司計劃,通過非公開發行方式募資不超60億元,用于建設云南年產30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第一期),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而據Wind統計,該公司自上市以來,直接融資規模尚不過97億元,相當于近兩年僅通過定增募集的資金,便幾乎趕上了歷史直接融資額。

          其背后的行業背景是,整個負極材料行業的全員擴產、產能“一體化”的提速,以及單位投資額的增加。

          對此,一位負極材料企業高管便指出,近兩年的新增產能幾乎都是包含了石墨化環節的一體化產能,這使得資產越來越重,單位投資也非從前可比,同時部分企業融資已到極限,于是出現不少上游企業戰投或合建產能的案例,以解決擴產的資金需求。

          而杉杉股份,同樣處于強擴產周期當中,除了上述云南項目外,公司還擁有內蒙古包頭、四川眉山和寧波4萬噸硅基負極一體化項目。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因出貨量大幅增長,而一舉躍居至行業第二位。

          以上背景下,加大融資力度以支持產能擴張,也就成了必然選擇。

          一體化加大資金需求

          今年4月26日,杉杉股份曾發過一份對外投資公告,云南安寧年產3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計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約97億元。

          經向杉杉股份核實,以上項目與公司此次募集資金擬投項目是同一個。

          而從定增預案來看,此次計劃募集的60億元資金中,有48億元將投向上述30萬噸項目的一期工程,另有18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實際上,今年杉杉股份的負極材料產能已經出現顯著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杉杉股份負極材料成品產能12萬噸,石墨化產能4.2萬噸。

          而截至發布預案當日,該公司負極成品有效產能已達18萬噸,石墨化自有產能為9.4萬噸。

          從各家負極企業的定期報告來看,受到下游電池需求帶動,負極材料環節從2021年開始就啟動了大規模擴產。

          行業龍頭貝特瑞,2021年6月末在建工程為9.7億元,到今年6月末時已經大幅增加至28.6億元。

          其中,包括石墨化環節在內的一體化產能成為了新建產能的主流,這一方面與此前大幅飆升的石墨化加工費有關,另一方面也具備相應的產業訴求。

          石墨化外協加工企業的利潤率,普遍可以達到50%左右。負極企業自建一體化產能,除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也有利產品整體品質的把控,就比如不少負極企業選擇石墨化企業時也更傾向于長期合作的老牌廠家?!鄙虾S猩摌O行業分析師柳育君介紹稱。 

          她還指出,從產業內部來看,一體化產能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下游電池廠的訴求主要是供應鏈的穩定、整體成本的降低,在正極材料成本堅挺的背景下,一體化則是負極環節降成本的主要選擇。

          盤點杉杉股份已經宣布的多個項目,也都是一體化項目。

          而按照上述現有的產能數據計算,公司石墨化自給率已達52%左右,行業內部來看已經屬于較高水平。

          另據本報此前報道,璞泰來石墨化自給率目標為60%至70%,貝特瑞公開給出的石墨化自給率目標則為“長期目標超過50%”。

          對此杉杉股份人士18日未能給出具體的自給率目標,僅表示“肯定是越高越好?!?/p>

          而由于石墨化環節投資成本較大,同時考慮到能評、環評的周期較長,負極企業的資產也在變得越來越重,對資金的渴求程度也在不斷增加,上下游合建案例開始增多。

          如9月底億緯鋰能便宣布,對貝特瑞四川公司增資8.8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負極一體化項目。杉杉股份也不例外,旗下的杉杉鋰電今年也引入了寧德時代、比亞迪和中國石油等戰投。

          產能格局生變

          而隨著產能擴張和釋放節奏的影響,負極行業格局也在發生變化。

          2021年,負極環節難分勝負,三家頭部企業的收入規模相差有限。

          其中,前三甲貝特瑞、璞泰來和杉杉股份當期的負極材料收入,分別為65億元、51億元和41億元。

          但今年上半年行業格局已出現一定變化。

          相關數據顯示,貝特瑞負極材料銷量超過14萬噸,同期杉杉股份達到8萬噸,帶動公司當期負極收入實現112.66%的增長,同時也超越璞泰來躍居行業第二位。

          杉杉股份今日亦向媒體指出,“根據全年的訂單預期和需求來看的話,目前公司的有效產能還是不夠的,所以我們有擴產的意愿?!?/p>

          于負極頭部企業而言,如果此時跟不上行業的擴產步伐,也將意味著未來市場份額的減少和行業地位的喪失,正極材料環節此前就出現過類似情況。

          如磷酸鐵鋰環節,2018年萬潤新能市場曾達到19.1%,位于行業第二位,但是伴隨著同行湖南裕能、德方納米的擴產,以及該公司整體產能擴張速度稍慢,到今年上半年其市場份額排名已經降至第四位。

          不過,相比于上游原料,負極、正極等材料環節的產能建設速度很快,全行業擴產也帶來了產能過剩的擔憂。

          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2022年H1,負極材料投擴產項目29個,涉及規模400.6萬噸,金額達885.12億元。

          該機構認為,長期來看,隨著大量新建項目陸續投產,2023年年初后有望出現供需拐點,負極材料價格或將“觸底”。若該領域仍延續大體量投擴產之勢,未來產能結構性過剩趨勢或將日益凸顯。

          所謂產能的結構性過剩,短期來看,將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負極產品中。

          高利潤率和供需缺口,吸引了不少新玩家進入負極行業,這類企業起步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門檻低、同質化嚴重,而隨著大量產能的釋放,部分低端產品已經出現過剩跡象。”柳育君也指出。

          而與高端產品相比,目前低端產品價格差異巨大。

          百川盈孚提供的數據顯示,10月18日,高端負極主流價格為6.8-7.5萬元/噸,中端負極在每噸5-6萬元之間,低端負極則不足4萬元。

          產品溢價能力不足,低端負極的盈利能力也就無法與高端產品相比,而主流大廠在產品結構、生產工藝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暫時要更占優勢一些。

          不過,在外部新玩家逐步站穩腳跟后,很可能會進一步向中、高端產品滲透,負極行業整體產能過剩的風險也無法排除。

          關注我們

          人妻无码免费观看
          <small id="awkog"></small>

          <menuitem id="awkog"></menuitem>
          <ruby id="awkog"><option id="awkog"></option></ruby>

          1. <code id="awkog"></code>
            1. <kbd id="awkog"></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