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見習記者 馬婷婷 北京報道
近日,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祥峰投資完成第5期美元基金的首次關賬,首關規模超過5億美元。管理合伙人鄭俊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新一期美元基金的募資工作從今年年初開始,LP類型包括各國的國家主權基金、財富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等。
公開資料顯示,祥峰投資于2008年開始在國內獨立開展早期風險投資業務,以創新科技、醫療健康以及新數字經濟的早期投資見長,旗下在管多支美元和人民幣基金。成立以來,祥峰已完成包括SES、微芯生物、和鉑醫藥、地平線、慧智微電子等一批優質創新型項目的早期投資。
募資承壓,仍看好中國科技產業發展前景
今年以來,國際地緣政治和多邊關系日益復雜,在此背景下,國內美元基金的募集和投資工作,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共有30支外幣基金完成新一輪募集,披露的募集金額總計約467.09億元人民幣,募集數量和金額同比下滑幅度均達65.0%左右。與此同時,海外IPO退出受限,使得國內的外幣基金募資難度進一步提高。
在與近百家海外機構交流的過程中,鄭俊聰發現,今年整個國外的融資環境普遍比較艱難,很多資金仍在觀望?!半m然在吸引新LP方面比較困難,但有超過90%的老LP對我們追加了投資,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祥峰往期基金的投資確實為他們貢獻了豐厚的現金回報,他們認可我們對于早期科技項目的投資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即使面對目前的大環境,他們仍然看好中國自主科技領域的發展前景?!?/p>
祥峰投資管理合伙人夏志進也表示,“中國的GDP規模約18萬億美元,占到整個亞洲的50%以上,特別是在硬科技領域的技術和產品自主方面,這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機會,沒有人愿意錯過這個市場。因此我們這次的募資規模,較上一期增長了超過50%?!?/p>
堅持投早、投科技的長期策略
由于資本市場的波動,前期被熱炒的行業普遍經受了大幅度的估值調整,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新股破發等現象屢見不鮮。
從行業上來看,國內醫藥、大消費相繼出現調整,即使是被投資人普遍看好的科技領域也開始出現融資困難的問題。在行業泡沫被不斷擠出的同時,投資人出手也顯得愈發謹慎。面對市場波動,夏志進表示,“祥峰這十幾年來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堅持關注中國科技的早期投資機會。在此前提下,市場的短期調整反而是入場的機會?!?/p>
相較于短期波動,祥峰則更關心從長遠來看,對于大方向的把握是否正確。以國產替代的重點行業半導體為例,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約4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市場銷售規模已超萬億。
夏志進認為,“中國的半導體市場需求巨大,但超過千億市值的公司卻僅有5、6家,這中間蘊藏著大量的國產替代機會。以目前行業的發展速度,我們相信中國未來一定會出現半導體領域的巨頭,以及很多千億級別的公司,這是我們對這個行業未來5到10年甚至更長時間發展的信心所在?!?/p>
在行業無虞的大前提下,祥峰則把火力進一步集中在如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壁壘較高的行業上游,有節奏有重點地進行產業布局。
除了國產替代類機會,祥峰還不斷在前瞻性科技方面發掘機會?!澳壳?,像新材料、光通訊、光計算、新能源等新興產業,中國的創新企業與全球競爭者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在這些領域我們有彎道超車甚至顛覆行業的可能?!毕闹具M強調。
從投資階段上來看,近年來,隨著國內各個產業的發展和資本市場的完善,成長期投資機會越來越少,私募股權投資行業正在逐漸從“棗核型”向“啞鈴型”的市場格局轉變?!巴对?、投小、投科技”幾乎成為VC基金的行業共識。
一向強調早期投資的祥峰,則越來越重視科技領域早期階段的技術和創業團隊,近些年甚至開始關注如量子計算等商業應用前景尚不明朗的新技術。為了發掘更早期的優質項目,祥峰在2020年單獨設立了一支天使期的人民幣基金,專用于投資首輪融資的早期項目,包括其自主孵化的創業企業、海外引進的科學家團隊、歸國博士等。
雖然祥峰鮮少投資后期階段的項目,但對于早期進入的優質企業,祥峰也會選擇持續加碼,甚至跟投至最后一輪。夏志進解釋道,“通過長期的跟進,我們充分了解這些創始人和團隊的優勢和不足,雙方也建立了足夠的信任,所以繼續投資反而更加放心?!?/p>
除了資金支持外,祥峰還為被投企業提供產業園落地、團隊搭建、企業家培訓等一系列的投后賦能服務。同時,祥峰還利用集團的全球資源,為被投企業在海外市場拓展業務、資源對接等方面提供支持,幫助中國企業更高效地“走出去”。
多元化退出為LP帶來真正的回報
對于投資于中國國內的美元基金而言,必須面對的一個難題,就是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進程正在放緩。CVSource投中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IPO(包括香港聯交所)數量僅為60個,較去年同期減少了約45%。
境外上市難,也正在成為阻礙國內美元基金退出的一道難關。對此,鄭俊聰的看法并沒有那么悲觀,他認為耐心是早期投資的必修課。
“資本市場有開有關、有漲有跌,其實熊市時,通過IPO退出也是很難的,這都是正常的資本運作周期?;ヂ摼W時代,企業2到3年就上市的階段已經過去了,那樣的心態也并不可取。我們投資一個項目,可能需要5到7年,甚至更長時間,像科創板上市的首家創新藥企微芯生物,我們投了整整15年?!?/p>
與此同時,祥峰一直強調多樣化的退出途徑,歷史上也有很多成功的并購退出項目,像摩拜單車、91助手、高跟73小時等,還有一些項目通過股權轉讓、S基金的交易實現了退出。
鄭俊聰介紹道,“IPO雖然是理想的退出渠道,但在不同的階段,我們也會采取不同的方法,幫助LP獲得適當的現金回報。對于IPO,我們也不會一味地追求時間。由于投資階段早、估值低,所以我們有更長的時間去等待最合適的上市窗口期,即使在某些行業遇到估值調整時,我們的風險仍然可控?!?/p>
最后,對于在中國投資的美元基金而言,鄭俊聰強調,無論國際環境怎樣變化,作為以商業為目標的海外投資者,在哪里投資能得到最好的回報,就會選擇哪里?,F在我們投的這些科技企業,與過去的互聯網概念不同,他們很多是與國外企業直接競爭的,因此海外上市或屢屢受挫或估值受損,而在內地或香港的資本市場上市,反而沒有問題。從政策上來看,除了一些特殊領域,國內一直鼓勵外資進入。